周五,國際原油期貨價格重挫,盤中跌幅一度超過10美元。美國WTI原油期貨主力合約結算價報107.99美元/桶,跌幅為9.60美元或8.16%;布倫特原油期貨主力合約結算價報113.12美元/桶,跌幅為6.69美元或5.58%。市場主要受宏觀利空因素的影響,恐慌情緒導致油價急挫,市場普遍擔憂主要經濟體央行加息可能令全球經濟放緩,能源需求減弱預期升溫。
油價是否見頂?短期能否回歸上行通道?
此輪油價下跌根源還在于全球通脹的居高不下。美國5月份超預期的通脹水平,CPI同比飆升至8.6%,美聯儲的75基點的加息措施也創下了記錄。繼而引發全球經濟衰退的風險進一步加大的擔憂情緒,疊加疫情的不確定性,市場預期發生了重大變化。美元再度沖高,風險資產再遭拋售,股市、大宗商品等領域出現了大面積下跌。原油首當其沖,本來就在歷史相對高位,在供應緊張局面并沒有發生轉變的情況下,恐慌情緒給了油價一記重拳。
生意社原油分析師認為,本輪油價下跌主要是股市、大宗商品的普遍性下跌的共振影響,大宗商品價格普遍在歷史高點,市場一有風吹草動,寬幅震蕩回調也屬必然。但從原油和農產品這些關鍵領域基本面并沒有扭轉,尤其是俄烏戰局導致供應收緊,因此預計見頂或逆轉趨勢下行仍需要時間。
供給端來看,石油輸出國組織及其盟友(OPEC+)目前執行的增產政策仍顯得保守,雖然OPEC+表示會響應拜登增產石油的要求,但考慮到一些成員國政局動蕩,增產困難,OPEC+剩余產能捉襟見肘。而且俄羅斯石油產量仍在下降預期中,未來市場整體供應仍將偏緊張。
另外,美國頁巖油產量也沒有如市場預期的大幅增產,EIA最新報告顯示,美國原油產量達1200萬桶/日,這與疫情前最高的1300萬桶/日仍有距離。相反美國在市場開啟行駛季以后,汽油用量大幅增長,電力緊張升溫,上周美國總統拜登在宣布國家進入能源緊急狀態,“電荒”或引發美國一場新的能源危機。
需求端,市場普遍預計目前中短期市場需求仍表現旺盛。美國夏季行駛旺季仍然會給油市帶來穩定的增量。汽油價格與需求量一并上行,上周美國白宮今天就煉油廠產能召開緊急會議,美國已經在每周釋放大約700萬桶石油,試圖令成品油價格降溫,但油品市場庫存仍然顯示供應吃緊。另外,亞洲地區疫情緩解,限制措施的放松也會令需求短期出現溫和增長。需求的不確定性在于中長期,全球多國央行加息給遠端需求帶來壓力。這或許對油價行至較長期的壓制。
綜合考慮,油價環境變得更加復雜,市場可能會加劇震蕩,振幅會加大。但供應緊張預期沒有發生轉變的情況下,油價可能會繼續挑戰前期高點。
(文章來源:生意社)